成语有关枯的成语

有关枯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枯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石枯松老枯:干枯。石头干裂,松树老朽。形容历时极为久远。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道运》词:“海移山变,石枯松老。”
摧枯拉朽摧:破坏;枯:枯草;拉:折断;朽:朽烂的木头。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。原作“摧枯折腐”。《晋书 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?”
枯树开花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。比喻绝处逢生;亦谓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指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奇迹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》:“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华于已枯之木。”
枯木逢春枯:枯萎;木:树木;逢:遇上。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。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。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》:“问:‘枯树逢春时如何?’师曰:‘世间希有。’”
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。唐·曹松《已亥岁感事》诗:“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
摧朽拉枯见“摧枯拉朽”。清·昭槤《啸亭杂录·江阴口谈之诬》:“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,所至摧朽拉枯,无不立下。”
海枯石烂枯:枯干;烂:朽烂。海水干涸;石头朽烂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。多用作誓言;表示意志坚定;永不改变。也作“石烂海枯”。金 元好问《西楼曲》:“海枯石烂两鸳鸯,只合双飞便双死。”
枯燥无味单调呆板;毫无趣味。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因此,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,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。”
拉枯折朽同“摧枯拉朽”。宋·文莹《玉壶清话》第七卷:“食罢,将战,伦举兵一鏖,如拉枯折朽。”
集苑集枯集:栖息;苑:茂盛的树木;枯:枯树。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,有些鸟栖于枯树。比喻人的志趣不同,趋向各异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暇豫这吾吾,不如鸟乌;人皆集于苑,己独集于枯。”
枯株朽木比喻无用的人或物。宋 陈亮《又癸卯秋书》:“如亮已为枯株朽木,与一世并无所关涉,惟于秘书,不敢不致其区区耳。”
拉朽摧枯同“摧枯拉朽”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“以吾愤激之众,击彼骄惰之师,拉朽摧枯,未云其易,解围定霸,在此一役。”
枯木死灰死灰:燃烧后余下的冷灰。身如枯木,心如死灰。比喻极其消极悲观。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枯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
枯木朽株朽:腐烂。株:露出地面的树桩。枯朽的树木。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。汉 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:“故有人先谈,则以枯木朽株,树功而不忘。”
枯蓬断草干枯、断折的蓬草。因易随风飘散,故亦以喻不由自主,行踪难定。《中国民间故事选·六弟兄》:“姑娘离家以后,像是枯蓬断草一样,到处漂流。”
舌敝唇枯敝:破;枯:枯干。舌头破烂,嘴唇干焦。形容费尽了唇舌。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近时志士,舌敝唇枯,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。”
摧枯拉腐见“摧枯折腐”。《三合会讨满清檄文》:“摧枯拉腐,破釜沉舟。”
枯苗望雨形容殷切盼望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寡君望蹇先生之临,如枯苗望雨。”
枯朽之余指衰病残年。宋·苏轼《代滕甫辩谤乞郡书》:“异日复得以枯朽之余,仰瞻天日之表。”
燎发摧枯燎发:火烧毛发;摧枯:折断枯木。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。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攻如燎发,战似摧枯。”
枯骨生肉犹言起死回生。《隋书·于仲文传》:“伏愿垂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然,枯骨生肉。”
枯树生华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。《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》:“臣罪应倾宗,祸应覆族……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华于已枯之木。”
山枯石死极言年代久远。明·刘基《沁园春》词:“任龙蛇歌怨,桑榆烟尽,山枯石死,毕竟何成。”
朽株枯木同“枯木朽株”。宋·陆游《忽得京书有感》诗:“白发苍颜七十翁,朽株枯木略相同。”
枯骨之馀谓将死之人。
枯杨之稊枯:枯槁;稊:植物的嫩芽。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。比喻老夫娶少妻。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14卷:“余自伤年老,不欲为枯杨之稊。”
枯鱼病鹤比喻处境穷困之士。明·高濂《玉簪记》:“似枯鱼病鹤,空怀霄汉,挨着寒鸡茅店。”
熬枯受淡指忍受清苦的生活。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,熬枯受淡。”
世路荣枯世路:世间人事的经历;荣枯:兴盛和衰败。世间人事的兴盛和衰败。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》诗:“从君勇断抛名后,世路荣枯见几回?”
海枯见底海枯:海水干涸。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,但并非容易事。用以比喻人心难测。唐·杜荀鹤《感遇》:“海枯终见底,人死不知心。”
菊老荷枯菊花凋零,荷花枯萎。比喻女子容颜衰老。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通报》:“辜负却桃娇柳嫩三春景,捱尽了菊老荷枯几度秋。”
枯脑焦心谓竭尽心力。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<云南杂志>》:“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。”
枯体灰心见“枯形灰心”。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94卷:“所有计念,从忌心生,若枯体灰心,则万病具泯。”
枯木再生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。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。宋 苏辙《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》:“岂谓圣恩未弃,见桑榆,枯木再生,重沾雨露。”
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。喻绝境逢生。《景德传灯录·唐州大乘山和尚》:“问:‘枯树逢春时如何?’师曰:‘世间希有。’”
枯瘦如柴枯:干枯。形容非常瘦弱。庐隐《西窗风雨》:“我从学校回家,一进门就看见一个枯瘦如柴的乡下孩子。”
嘘枯吹生嘘:呵气。枯了的吹气使生长,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。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,有表扬的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太传》:“孔公绪清谈高论,嘘枯吹生,并无军旅之才,执锐之干。”
枯鱼涸辙枯鱼:干鱼;涸辙:干的车辙沟。比喻陷入困境。《庄子 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,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”
冢中枯骨冢:坟墓。坟墓里的枯骨。比喻没有力量的人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?冢中枯骨,何足介意!”
摧枯振朽犹摧枯拉朽。《周书·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》:“悠悠邃古,未闻斯酷。岂非摧枯振朽,易为力乎。”
一将成功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。洪楝园《后南柯·甲阵》:“一将成功万骨枯,手提髑髅血模糊。”
枯耘伤岁耘:除草;岁:年谷成熟。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。《荀子 天论》:“楛耕伤稼,耘耨失薉。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枯耕伤稼,枯耘伤岁。”
焚枯食淡烤干鱼,食薄味。形容生活清苦。清·钱谦益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》:“焚枯食淡,斋厨萧然。”
一聚枯骨一聚:聚在一起。一堆枯朽的骨头。指人死去很久。《神仙传·老子》:“乃使甲张口向地,其太玄真符,立出于地,丹书文字如新,甲成一聚枯骨矣。”
石烂海枯直到石头变土,海水干涸。比喻永久。清·王维城《新乐府》之二:“报施适当非为过,虎头蛇尾事可耻,石烂海枯团体固。”
枯杨生华枯:干枯;华:同“花”。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。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,好景不长。《周易·大过》:“九五,枯杨生华,老妇得其士夫。”
枯本竭源枯:使枯死;本:根本;竭:竭尽;源:源头。指损害事物的根基。《人民日报》1959.10.12:“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,使之能够继续繁殖,不要枯本竭源。”
石烂江枯直到石头变土,江水干涸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《明史·云南土司传二·麓川》:“[王骥]乃与思禄约,许土目得部勒诸蛮,居孟养如故,立石金沙江为界,誓曰:‘石烂江枯,尔乃得渡。’”
枯鱼衔索穿在绳上的干鱼。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。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枯鱼衔索,几何不蠹。二亲之寿,忽如过隙。”
枯枝败叶败:衰败。干枯的树枝,衰败的花叶。形容荒凉、破坏的样子。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余韵》:“鸽翎蝠粪满堂抛,枯枝败叶当阶罩。”
枯木生花枯树开了花。比喻绝处逢生。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。《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》:“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花于已枯之木。”
索尽枯肠索:寻找,搜索;枯肠:枯渴的肠。比喻费尽心思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30回:“来秋的令烦得很,令人索尽枯肠。”
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、兴盛与衰败。元 沈和《赏花时 潇湘八景》套曲:“休说功名,皆是浪语,得失荣枯总是虚。”
枯木发荣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。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。三国·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夫辩言之艳,能使穷泽生流,枯木发荣。”
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。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刘廙传》:“臣罪应倾宗,祸应覆族……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华于已枯之木。”
泽及枯骨泽:恩泽;枯骨:死去已久的人。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给人恩惠极大。《吕氏春秋·孟冬纪·异用》:“文王贤矣,泽及髊骨,又况于人乎!”
枯枿朽株枯朽的枝干。形容事物死气沉沉。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近体》:“自宋以来,学杜者但刻意深沉,如枯枿朽株,无复生意。”
摧枯折腐折断枯树枝烂木头。比喻极容易做到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耿弇传》:“反覆数十日,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,如摧枯折腐耳。”
搜索枯肠枯肠:心肠都枯干了。比喻写作思路贫乏。形容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。明 邵璨《香囊记》:“老夫如今年迈,没心绪搜索枯肠,偷今换古,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。”
枯杨生稊稊:植物的嫩芽。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。旧喻老人娶少妻。《周易 大过》:“九二,枯杨生稊,老夫得其女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