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安的成语
有关安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安家落户 | 安:安置;落户:指定居。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。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。②也比喻某种动物、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。 | 丁玲《杜晚香》:“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。” |
舍安就危 | 舍:放弃;就:趋,从。舍弃安逸而趋于危险。形容违背常情,不理智。 | 宋·苏舜钦《上范希文书》:“延州逼近贼锋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虽古人不逮也。” |
安适如常 | 平安舒适像正常情况一样。 | 叶圣陶《线下 孤独》:“待交了春,天气渐见和暖,就安适如常了。” |
安身之处 |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 |
乐道安命 |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。 | 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 |
迩安远至 | 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 |
安内攘外 |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 | 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 |
床上安床 | 比喻不必要的重叠。 | 南朝 陈 姚最《续画品 毛棱》:“善于布置,略不烦草。若比方诸父,则床上安床。” |
物阜民安 | 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 | 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 |
安安静静 | 指没有声音,没有吵闹和喧哗。 |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 |
安于现状 | 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 | 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1章:“这样的梦境,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。” |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” |
安步当车 | 安:安详从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当:代替。不慌不忙地步行;权当是乘车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 |
安眉带眼 | 长了眉毛,有了眼睛。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,直须要我开口说。” |
燕雀安知鸿鹄志 | 鸿鹄:天鹅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 |
国泰民安 | 泰:太平。国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 宋 吴自牧《梦梁录 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 |
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不如在家安闲自在,快活过了日子,却去讨这样烦恼吃!” |
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着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僧问:‘学人不据地时如何?’师云:‘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?’”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或生而知之,或学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及其知之一也。或安而行之,或利而行之,或勉强而行之:及其成功一也。” |
惴惴不安 | 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 | 《诗经 小雅 小宛》:“惴惴小心,如临于谷。” |
为万安计 | 为绝对安全着想。 | |
处安思危 | 处:居于;思:想,考虑。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 | 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皇复》:“居高念下,处安思危,照临有度,纪律无亏。” |
惶恐不安 | 惶恐:惊慌、害怕。惊慌、害怕得不得安宁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。”唐 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 |
床下安床 | 比喻无谓之重复。同“床上施床”。 | 宋 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十九:“[邵雍]平生不为训解之学,尝曰:‘经意自明,苦人不知耳。屋下盖屋,床下安床,滋惑矣。’” |
忐忑不安 |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。忐忑:心神不安定。 | 清 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九卷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 |
安分知足 | 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 | 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三笔·人当知足》:“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。” |
头上安头 | 比喻多余和重复。 | 宋 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盖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 |
除暴安良 | 暴:暴徒;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;安:安顺、安抚;良:善良的人;良民。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;安抚善良的百姓。也作“安良除暴”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0回:“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,倘心存偏袒,未有不遭恶报;至除暴安良,尤为切要。” |
安心定志 | 指安下心来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,外赐御酒二瓶,金花十朵,着他安心定志,再勿胡为。” |
安居乐业 | 安:安定;乐:喜爱;愉快;业:职业。安定地住在一地;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;形容社会治理得好;生活、生产、思想状况安于正常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货殖传序》:“各安其居而乐其业,甘其食而美其服。” |
安之若素 | 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来。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;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;毫不介意。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;听之任之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宝小姐酒醒,很觉得过意不去。后来彼此熟了,见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 |
食甘寝安 | 见“食甘寝宁”。 | 《北史·恩幸传·赵默》:“及诉将获罪,默因构成以诛之,然后食甘寝安,志于职事。” |
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| 忧患:患难。忧患使人勤奋,因而得生;安乐使人怠惰,因而萎靡致死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。” |
立命安身 | 立命:精神上安定;安身:指得以容身。指精神上有寄托,生活上有着落。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:“僧问:‘学人不据地时如何?’师云:‘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?’” |
安分守己 | 分:本分;守:保持;己: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。指谨慎老实;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;不越轨外求;亦指安于现状。 | 宋 袁文《瓮牖闲评》第八卷:“自以为一己之能,万一人主见喜,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,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,方且以道义自居,其肯如此侥幸乎?” |
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 |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,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。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。同“塞翁失马”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回:“处士有志未遂,甚为可惜,然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?” |
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 | 存:存留;附:附着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 |
自我安慰 | 指自己安慰自己。 | 邓小平《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》:“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。” |
安宅正路 | 比喻仁义。谓以仁居心,以义行事。 | 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旷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!” |
一路平安 | 旅途上平安顺利。 | 明 范受益《寻亲记》:“大王爷,保佑弟子一路平安,脚轻手健。” |
安土重迁 | 安:习惯于;满意于;重:重视;不轻易。安于故土生活;不愿轻易迁居异地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帝纪》:“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” |
转危为安 | 由危险转为平安。危:危险。 | 汉 刘向《<战国策>书录》:“皆高才秀士,度时君之所能行,出奇策异智,转危为安运亡为存,亦可喜,亦可观。” |
相安无事 | 安:平安。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;还过得去。 | 宋 邓牧《伯牙琴 吏道》:“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,固不得无吏,而为员不多。” |
心安理得 |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;心很坦然。安:安静;安然;理:情理;得:适合。 | 清 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你别瞧我摆了店面,天天卖钱,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,我用着心安理得。” |
计将安出 | 计:计策;计谋;安:怎样。计谋将怎样制定呢?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沛公喜,赐郦生食,问曰:‘计将安出’” |
随遇而安 | 随:顺从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计算起来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 |
安家立业 | 安置家庭;创立事业。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。 | 梁斌《漫谈<红旗谱>的创作(代序)》:“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,在关东挖参、淘金,积了一些钱,回来安家立业,准备报仇。” |
安之若命 |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,因而甘心承受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 |
长治久安 | 治:太平。国家、社会长期太平安宁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建久安之势,成长治之业。” |
坐立不安 |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。形容烦躁、紧张的样子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7回:“今日天使李俊在家,坐立不安。” |
安营扎寨 | 安营:安置营房;扎寨:修筑军营栅栏。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;并在四周修筑栅栏;使军队驻扎下来。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。 | 元 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这周瑜匹夫,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,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,其意非小。” |
安然无恙 | 安然:平安;恙:疾病;伤害;无恙:没有疾病、灾祸或事故。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。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;没有受到损害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按院照旧供职,陆公安然无恙。” |
上下相安 | 上下:指尊卑、长幼、上级与下级;安:安稳,安定。上面和下面,相安无事。 | 《晋书·束皙传》:“主无骄肆之怒,臣无嫠缨之请,上下相安,率礼从道。” |
去危就安 | 离开危险,达到平安。 | 《北齐书·文襄帝纪》:“去危就安,今归正朔;转祸为福,已脱罗网。” |
安贫乐道 | 安贫:安于贫困;道: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;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、信念、准则。处境虽很贫困;仍乐于坚守信仰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韦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,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。” |
安富尊荣 | 安:安逸;富:富有;尊:尊贵;荣:荣耀。安定富足,尊贵荣华。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君子居是国也,其君用之,则安富尊荣;其子弟从之,则孝悌忠信。” |
居安思危 | 居:处在。处于安全的环境;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’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|
晏安鸩毒 | 晏:安逸;鸩:传说中的毒鸟,用其羽毛泡酒,有剧毒。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宴安鸩毒,不可怀也。” |